顶部Logo
客观、公正、独立、权威
顶部日期 
 
中心介绍
首页 > 新闻动态>>管理天地

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体系与原理
分享到:
更多
发布时间:2024-06-07 04-08

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体系

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体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坐而论道, 道而行之” 。也就是说, 理论来源于实践, 同时要指导实践。 只有付诸于实践, 才可能取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一致。

现实中有三类人: 蜘蛛式、 蚂蚁式和蜜蜂式。 其中, 蜘蛛式的人只会编制一张美丽的网后开始空想, 蚂蚁式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却从不思考, 只有蜜蜂式的人既织网, 又劳作, 且不断有蜜酿出, 才是值得我们推崇的。

零缺陷管理思想体系可以总结为: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和三个需要:

1.一个中心

一个中心指的是零缺陷管理。 零缺陷管理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 每个人都坚持第一次做对, 不让缺陷发生或流至下道工序或其他岗位, 那么工作中就可以减少很多处理缺陷和失误造成的成本, 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幅度提高, 经济效益也会显著增长。

2.两个基本点

两个基本点指的是有用的和可信赖的。 有用的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思维, 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它有用, 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来审视最终的结果是否有用。 但是, 如果做的每件事情都有用, 也未必可靠。 因此, 零缺陷管理追求既有用又可靠的结果。

3.三个需要

任何组织的目的都是一个需要的解决方案, 三个需要分别是指: 客户的需要、 员工的需要和供应商的需要。 任何一个组织首先要承担的是客户。 没有客户, 组织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这三个需要形成了一个价值链。 因此, 必须统一看待客户、 员工和供应商的需要。

零缺陷管理的原理

克劳斯比提出的零缺陷管理的原理主要有: 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 零缺陷管理完整性定理、 克劳斯比“开车理论” 、 克劳斯比质量成本曲线、 克劳斯比质量免费原理、 零缺陷管理质量战略图、 零缺陷管理的杠杆原理、 零缺陷管理的精灵原理等。下面仅简单介绍质量定理、 “开车理论” 和质量免费理论。

1.零缺陷管理的质量定理

在零缺陷管理中,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好、 卓越” 等描述都是主观和含糊的。 预防产生质量, 检验不能产生质量。 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 而不是促进改进。

2.克劳斯比质量免费理论 克劳斯比有一句名言:“质量是免费的” 。过去质量之所以不

能免费是由于“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好” , 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 从而形成了 “缺陷” 。

美国许多公司常常耗用相当于营业总额的 15%~20%去消除缺陷。因此, 在质量管理中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 其结合点是要求每一个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Do it right at first time) , 亦即人们在每一时刻、 对每一作业都需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只有这样, 那些浪费在补救措施上的时间、 金钱和精力才可以避免, 这就是“质量是免费的” 真实含义。

零缺陷管理的核心

零缺陷管理的核心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包含了三个层次: 正确的事、 正确的做事和第一次做正确。 因此,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三个因素缺一不可。 质量管理就是开车, 首先控制系统必须是好的。 要确保开车过程顺畅, 还必须有良好的交通规则的支持, 也就是保证体系必不可少。控制系统做得再好、 质量手册编得再精美、 通过的认证再多, 但如果没有人执行, 那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因此, 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认识到执行的重要性, 必须确保质量经理确实是在“开车” , 而并不仅仅是编制一些文件。

零缺陷管理的误区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 很多人对零缺陷管理的理解并不准确。 我们必须认识到: 零缺陷管理不是质量控制的方法, 而是全公司的管理运行系统; 不是头痛医头的手段, 而是标本兼治的完整性方案; 不是重在事后的补救, 而是重在事前对问题的预防; 不是“贴金” 和“做秀” , 而是结果导向的绩效突破法;不是仅仅控制内部过程, 而是通过过程为客户创造价值。零缺陷管理不仅是质量部的方法, 而且是一种企业的经营之道, 不仅适用于制造组织, 而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零缺陷管理不仅是自下而上的驱动, 最重要的是首先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只有深刻理解零缺陷管理, 才能避免走入误区。

零缺陷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

零缺陷管理有四项基本原则, 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 质量管理的实施, 必须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是控制系统, 第二是保证体系, 第三运营管理。 如果把管理比喻成开车, 那么开车要靠技术、 靠规则、 靠思想。 管理亦是如此。思想是基本的原则, 它指示、 指导人们的行动。 四项基本原则是组织零缺陷管理的芯片, 如果没有这个芯片, 这个管理体系就是僵死的体系和文件。 零缺陷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分别如下:

1.原则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不是好, 而是符合要求, 这是首要原则。 对于德国日耳曼民族来说, 他们在骨子里就自觉追求质量, 使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 有人开玩笑说, 如果没有要求与规则, 德国人就不会生活。

2.原则二: 质量是怎么产生的

检验不能产生质量, 预防产生质量。 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挑选出来, 而不是促进改进。 检验是告知已发生的事情, 此时缺陷已经产生, 不能产生符合项。 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 包括沟通、 计划、 验证, 能够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项的可能性。 通过预防产生质量, 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

3.原则三:什么是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 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差不多就好” 只是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 或者是每次只符合大部分要求而已。 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 它是一种认真符合要求的个人承诺。如果要使工作具有质量, 那么绝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 这是零缺陷工作标准的重要意义。 零缺陷管理要具备这样一种心态: 事情第一次就做对; 避免双重标准; 绝不允许有错误; 非常重视预防; 必须符合全部要求。

4.原则四:怎样衡量质量

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金钱来衡量的, 而不是用指数。指数只是把不符合项用相关数据来进行软处理的方法。 如果用某些方法处理数据, 那么管理者将永远不会采取行动。 而通过展示不符合项的货币价值, 就能够加深管理者对问题的认识。

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 生产者、 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 业务没有缺点, 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 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 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 成本与消耗、

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 

底部媒体支持

友情链接: 国家认可认证机构查询 国家认可证书查询  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

© 2022 标普认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