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保龄球效应
几年前中国很多地方特别流行打保龄球,这时候有两个教练分别训练两个人,这两个人都分别打进去了7个球,有3个球没打倒。其中A教练就对他的学员说说你打得很不错,继续练,很有可能一次打进10个,而B教练对他的学员说,你怎么搞的才打进7个,你不太行,结果这两个学员被表扬的就继续练,练得特别好,很快就达到10个了。被批评的学员就说我不行打不好,甚至破罐子破摔的现象都出现了,不练了不玩了,这个现象叫保龄球现象。 这个现象在企业里说明什么?说明表扬是最好的激励。千万不要过多使用批评,使人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使人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一种行为,记住了吗?
25 拉锯效应
有一家企业面试采取的是场景化面试的方式,他把应聘者分成两人一组,让这两个人去锯一根原木,看哪一组锯原木速度快,锯的整齐,如果这个组锯的快和整齐就录取了这两个人,反之则不录取。这个效应叫拉锯效应。 因为拉锯需要两个人配合,前面这个场景化面试就说明这两个人配合好。在分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在一个企业里人员岗位很多的情况下,很多事情都需要配合,而不是一个人独逞英雄。所以一个企业好不好,效率高不高,在于相互的配合度高不高,因此我们人人都要学会跟他人合作,跟他人配合。
26 安慰剂效应
如果告诉病人给他注射了特别有效的特效药,病人听了以后很高兴,感觉病情好了很多,其实医生没有给他注射,也根本没有这种特效药,这种现象、这种效应就叫安慰剂效应。 这个效应什么人容易中招?自信心不足的人容易中招,受外界依赖比较大的人容易中招。中招率测算大概1/3以上,也就是30%的人会因为给注射了没有疗效的、但是让他认为有疗效的药物而感觉身体好很多。 我想在企业中这种情况也大为存在,这就叫心理暗示。在医学中、在病人中也存在,也使得江湖医生骗子流行,跟这个有关系。
27 名片效应
在社交中、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能够很快找到与对方的关联点,无论是同学老乡或者说价值观对某件事判断一致,那么你就很容易和他建立一个友好关系,这个效应叫名片效应。某种意义上说,你出示的是一张心理名片。 所以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要尽快了解对方,要很快找到自己跟对方的关联点,并出示给对方,像出示名片一样,从而尽快拉近双方的关系,再把你的思想与他分享,这样的话很容易促成合作。
28 标签效应
一个人如果被贴上某种标签,他就很有可能成为标签所描述的那个人。 历史上有过两个著名实验,一个实验是招募了很多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胆小怕事的人参军,在战场上要求他们给家里人写信,说自己如何勇敢,如何奋勇杀敌,如何报效祖国,结果几个月以后,他们真成了他们信中描述的那种人。 第二个实验是问一些人说你是不是慈善家?你捐没捐过款?你是否经常捐款?大家回答是和不是,结果回答是的那组人可能有的人过去也没做什么慈善,慢慢地他真的去做了很多慈善,你说奇怪不奇怪? 标签效应警醒我们在市场中、在企业中,我们不要轻易给别人贴标签,尤其是不好的标签,一旦给他贴了害了他,对您也没什么好处,所以我们在组织里头,尤其是当领导的一定注意,不要轻易给下属贴标签,要贴也贴好的标签。
29 破窗效应
一辆汽车如果玻璃被打破后不及时开走或者修理好,那么很快车里的东西有可能也被偷走。一个房间一块玻璃被打破了,如果没有人管,很快窗户被更多人打破。这个实验叫破窗效应。 这个效应想说的是我们不以恶小而为之,而且一定要知道一个坏的示范很快就会吸引更多人跟风造成更大的破坏,所以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 我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小时候在王府井边走边吃糖葫芦,我看见地下有葫芦棍,我吃完也顺手扔了,结果被戴红袖标的老太太老头罚钱了,罚的钱不多,可能也就几毛钱,那个时期包括扔烟头也是重点被抓对象,很快一两年后这种罚款现象就消失了,地也干净了,因为没有人扔了,没有人第一个带头扔了,所以也不会有跟风的,这是我真正亲身体验到的一种破窗效应,我希望我们每个企业都要杜绝破窗效应。
30 恶魔效应
恶魔效应是什么?就是指发现人的一点缺点,就判断这个人特别的坏,长期的坏,全面的坏。恶魔效应跟光晕效应是一对,这是看人坏,那是看人好。 这种情况有点恨屋及燕,恨这个房子,也恨落在这个房子上的燕,这种情况我们其实应该注意,不要把人一棒子打死,应该就事论事,这个人有什么缺点可以批评,可以建议改进,但是不要否认他的全部。
31 森林效应
一颗树如长在荒郊野外,可能长成畸形,也不太高,甚至容易枯萎。但在一片森林里头看到的树都是比较直,都比较粗大,而且长得也一样高,这种现象被称为森林效应。 森林里那些树为了自己能够生长得好,他们拼命地要长直、长高,才能接受更多的阳光。引申到企业里、引申到社会里,就是人在竞争的环境中、在合作的环境中才能够茁壮成长,如果让一个人自己孤立地去做,他不容易成才,说的也是森林效应的意思。
32 光晕效应
你发现没?当明星出现了丑闻以后,明星的粉丝团一定不相信是明星做的,这就是著名的光晕效应所产生的人的一种行为。 光晕效应说的就是看到一个人的优点,认可以后,就会把这种优点放大,认为他什么都是对的,什么都是好的。 在现代社会中、在现代企业中要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就事论事,一个人好,认可他好,一个人错,也要严格批评,这就是功不能抵过,通过功、过两条线分别去评价。 我们要注意,避免在企业中产生光晕效应。
33 投射效应
如果你是好人,你就认为你身边人是好人;如果你是坏人,你认为你身边人也是坏人,这就是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就是把自己身上的某种特质当做对他人判断的一种依据,你是什么人,别人应该是什么人,这就叫投射效应。其实投射效应在社会中、在企业中一定要避免,因为人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知道每个人都具有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质,我们要去挖掘这种特质,无论是冰面上的特质还是冰面下的特质,他和你可能完全不同。
34 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就叫苏东坡效应。也就是人往往认知自己,比他认知外部、外在的东西更为困难。 再进一步引申,人往往夸大了自己的一些优点,而缩小了自己身上一些缺点,这里可以做个测评,比如说我们说一些褒义词,再说一些贬义词,让相互之间打分,往往一个人给自己的褒义词上打分比较高,给自己的贬义词上打分比较低,这个可以看出他自我评价和他人对他的评价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在企业里要注意这一点。一个人可能认为这个公司好,他就放大了这种好,一个人可能认为这个公司缺点太多,他就放大了这种缺点,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存在,因此我们怎么才能尽可能地客观评价任何一个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35 黑洞效应
大质量的天体会在宇宙中形成密度非常高的点,进而形成吸引力非常强的黑洞,这叫黑洞效应。 黑洞效应在经济学中、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很多。一个企业,当它做大了以后,它就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强的自身复制力,这样就有很多资源叠加到它身上,并像滚雪团一样越滚越大,这就是企业里黑洞效应的反应。
36 海潮效应
海水因为天体的引力形成海潮,引力大的就是大潮,引力小的就是小潮,没有引力就没有潮水,叫海潮效应。 海潮效应在城市与人才的关系上、在企业与人才的关系上应用得非常广,也就是一个城市一个企业都需要人才,可是你有没有一种引力,你能不能人为地制造一些引力,来吸引天下精英为之所用,这个就是要善于用海潮现象做出你的引力来。
37 牢骚效应
一个企业如果有发牢骚的员工比没有发牢骚的员工会发展得好,称为牢骚效应。 在日本有个例子,就是松下幸之助摆了一个他自己的人的模型,员工在这个房间里头可以拿竹签、竹竿抽他,让员工发泄不满,哪怕他发泄的意见你不采纳,也要让他发泄。要疏还是要堵?能疏则疏,这也是在现代企业里我们常用的。 当然疏解他让他发牢骚的这个场景很多,比如说工作午餐会,再比如说早会晚会,甚至有的企业还允许他有匿名的投件箱,可以把写完的信放到信箱里。当然现在特别优秀的企业或者极为少见的企业,还敢用匿名论坛,就像过去我们用的BBS的匿名发言一样,让他发出声音,不管他是负责任的声音,或者匿名来说不负责任的声音都让他发言,这种情况下可能对舒缓他的情绪有帮助。这就是牢骚效应在企业中的应用。
38 暗示效应
用暗示的方式引导人的心理的转变,这个在心理学上叫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望梅止渴。“前方有一片梅林,咱们抓紧前进”,这一句话就让干渴的士兵感觉到有了希望,因为暗示了梅林在前面的话,使他充满了一种嘴里产生津液的感觉,典型暗示效应的故事。
39 半途效应
当一个事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这往往是人们的心理脆弱期,这个时候事情容易终止,叫半途而废。这种效应叫半途效应。 如何避免半途效应,至少有两点可以采取: 第一个要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强,越不容易半途而废。 第二要学会从小事做起,从小目标入手,一个小事情做好了,就容易增强他的自信心以及自驱力,就会积小胜而大胜,由小目标变成大目标。
40 从众效应
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观点,这叫从众效应。 这里举两个场景:一个是我在电视剧里看到政府在表态的时候、在决策的时候说举手通过或者鼓掌通过,慢慢大家也举起手来了,这就是一种从众效应的反应。 还有就在留言区经常看到匿名的很多人的发言,批评为多,这个时候可能大部分的声音都是这样一种批评的声音,或者说你本来是想辩解几句,说几句表扬的,结果你可能就不敢说了,这种情况下也存在。 这两个场景大家都遇到过,都看到过,这种现象就叫从众效应。
41 鲦鱼效应
鲦鱼比较弱小,往往群居,并且特别听带头大哥头鱼的话,因此鲦鱼效应也叫头鱼效应。 有一位动物学家把头鱼的脑神经破坏了,又放回水里,结果它游动的时候紊乱了,乱游一气,这个时候鱼群还跟着它跑,这个现象就说明了鲦鱼效应。 鲦鱼效应在现实生活中说明两点: 第一、一个团队好不好,看带头人带的好不好。换句话说,员工没干好是领导的责任。 第二、员工不要盲从,下属不要盲从上级,如果盲从上级,最后也是一个悲哀。这里举一个典型例子,希特勒牛不牛?他是不是就是鲦鱼中的头鱼,他是不是给德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他带领德国人打了二战,但是最后怎么样,人民受损,希特勒就是鲦鱼中的头鱼。
42 避雷针效应
什么是避雷针?就是在屋顶、楼顶安排一个金属棍,通过一个导线导到地底下埋的一块金属板上,这样能够避免建筑物被雷劈,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在社会学中称为避雷针效应。 也就是说疏则通,导则安。我们在企业中、在社会中一定要善于用疏、导这二字来解决很多问题。
43 弼马温效应
在马房里养上一只猴子,就叫弼马温。这个方法是为了让马受到活跃的猴子的惊吓,马受到这种训练,它就不再易惊易怒。在遇到一些特殊场景的时候,不至于因惊怒而导致发狂。这种情况我们把它叫弼马温效应。 在企业里头也有这样一些神经质的人,我们通过一些方式方法让他减少易怒易爆,这样对企业的发展有好处。
44 安全阀效应
安全阀的作用有点像河流的泄洪渠,避免洪水爆发的时候引起更大的灾难,需要泄洪渠把水流分流一部分。想象家里的高压锅,如果没有安全阀的话,锅里头压力过高会发生爆炸,因此上面有一个安全阀,起到了泄压的作用,这个效应叫安全阀效应。 用于企业中特别实用。员工的情绪大了,你得让他有地方发泄,甚至能不能在企业里头设一间房,里头安排一个长得有点像领导的橡皮人,员工生气了给他进来打几拳。你们是不是用过BBS,就是现在的一个发言平台,甚至是匿名的,大家有什么情绪都可以在此发泄,发泄后就好了,这就是企业中常常用的安全阀效应。
45 拆屋效应
如果你跟一个人说你们家房子比较暗,开个天窗他可能不会愿意,但是如果你跟他说把房子屋顶拆了,这时候就可能有人来调和了,说还是开个天窗吧。这种现象就叫拆屋现象,这种效应叫拆屋效应。 再举个例子,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爱搞小动作,有点调皮捣蛋,但是如果他离家出走好几天,家长着急,学校也着急,找到他以后,可能对他在课堂上搞恶作剧就不予批评了,因为离家出走是大事,这就叫拆屋效应。 在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企业管理中也是。所以我想我们要把握好拆屋效应这一精髓,当然也不要滥用拆屋效应。掌握一个理念、掌握一种效应的知识点总比不掌握好。
46 超限效应
刺激过强、刺激过长,都会产生不耐烦,都会产生逆反,这种情况我们就叫超限效应。限是限制的限,超是超越的超。 超限效应也是无处不在的。你比如说一个家长啰啰啰嗦婆婆妈妈,孩子肯定就不耐烦就不爱听了。同样我们做视频也是,如果一开始不能抓住你,那么我想过了三秒钟,过了三分钟你可能就划走了。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确实要学会言简意赅地表达,要学会在刺激力度上、在强度上尽量不要超限。
47 出丑效应
有一个实验特别有趣,电视台采访了4个人,第一个人非常优秀,谈吐滔滔不绝,一点毛病没有,非常精彩。第二个人也非常优秀,但是谈吐稍微有点磕巴,稍微有点木讷。第三个人不优秀很平凡,但是谈吐也没什么毛病,也没什么重点,也没什么亮点。第四个人也是一个一般人,但是谈吐就比较差了。这4个人最不喜欢的肯定是第四个人了,最喜欢的不是第一个人,反而是第二个人,这个叫什么?就叫出丑效应。 也就是一个人非常完美的时候,反而不容易跟消费者、跟观众拉近关系,觉得你太完美了,太优秀了,跟我有一段距离,我反而不一定那么喜欢你。我们喜欢的是有点平凡,有点瑕疵,但是瑕不掩瑜,他非常优秀,我们看主流。这种情况下,这个人特别受欢迎。有的时候即便你优秀,也要学会一点自嘲,让你身上有一点缺点,这时候更能拉近跟大家伙的关系,这叫瑕不掩瑜。
48 传染效应
传染效应您听说过吗? 传染效应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很容易成为另外一个国家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换句话说,就是多米诺骨牌一张牌倒了会压倒很多牌。 传染效应在全球一体化这样的时代,特别容易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强关联。所以现在美国如果说负债了,说资不抵债了,要破产了,那么别的国家也会受到重大影响。
49 等待效应
人的心理会随着对一件事情等待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发生变化,这个就叫等待效应。 在等待效应里头,如果做得好,就起到了积极的正向的作用,如果做得不好,就起到了消极的负面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学会等待效应,在任何事情上都考虑等待效应产生的利弊,并且通过一些办法来促使等待效应从坏的方面向好的方面转变。比如说海底捞,在让你等待排队的时候,给你小吃,甚至给你涂指甲油等等,这些都是把坏的等待效应变成好的等待效应。
来自网络《北大智慧》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