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Logo
客观、公正、独立、权威
顶部日期 
 
中心介绍
首页 > 新闻动态>>管理天地

边际效益
分享到:
更多
发布时间:2021-10-08 02-10

边际效益competitive edge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即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要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

用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最容易理解这个概念了,西方经济学里面也是这样说明的:

你肚子很饿了,你只有钱可以买5个馒头吃。

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你那时候最饿,最需要,你多花一点钱也愿意买;第二个的边际效益就递减了,因为有1个馒头进肚了...不是那么饿了。第五个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个时候你几乎已经快饱了,馒头如果卖的贵的话,你一定不会买了。每支出1个馒头的价钱产生的效益,也就是你感觉花钱买来的价值。从第一个向最后一个递减!这就是边际效益了。

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负值。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润最大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边际利润等于边际成本。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任何厂商产量变化都不会影响价格水平需求弹性对个别厂商来说是无限的,总收益销售量增加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等于价格。

边际收益 Marginal Revenue: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益

特    点:可以是正值负值

1计算公式

公式:MR=△TR/△Q

边际收益=总收益的变化量/销售量的变化量

边际收益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代理人的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售价-变动成本

总边际收益(Total Marginal Contribution ,TCM)等于总销售收入(Total Revenue,TR or Sales)减去总变动成本(Total Variable Cost,TVC,TC):

总边际收益 = 总销售收入 − 总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收益(Unit Marginal Contribution ,C)等于单位销售收入(Unit Revenue or Price,P)减去单位成本(Unit Variable Cost,V):

单位边际收益 = 单位销售收入 − 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收益率(Marginal Contribution Ratio)是反映销售收入后所得到的利益比率,比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计算:

边际收益率 = 总边际收益/总销售收入= 单位边际收益/单位销售收入

边际收益(MR)=P(1-1/Ed)

2情形                              

这一部分收入可以用来补偿生产中的固定成本,甚至超过固定成本,为企业带来利润,边际收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销售收入低于保本点时,收益不足以补偿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等于保本点时,收益刚好补偿固定成本

销售收入高于保本点时,收益除补偿固定成本外,产生利润

3农业

收益过低,这正是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症结所在

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农业的收益问题。然而,在市场至上主义的视野中,解决这一问题看来是遥遥无期的。

用西方传统经济学的观点看,中国农业已经被“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所支配。对于多数传统农业生产项目而言,更多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出,实际已经不足以弥补投入的价值。这就使得国家补贴成为必须,否则农民将不会增加自身的投入。

三十年前因分田而名扬四海,三十年后因贫穷而知名天下的小岗村,已经在展示这种现象。据一篇报道说,尽管国家给予小岗村每亩高达数千元的补贴,村民们种植的葡萄仍然没有多少利润,因此他们在生产中花完国家给予的农业补贴后,不愿意再投入个人的资金。

这个事例说明:即使国家投入巨量农业补贴,也无法抗衡市场经济的巨臂;农业边际收益持续下降,将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长期趋势。这必然诱使农业生产资源流向比较收益更高的部门。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资源向城市流动已经成为“三农”领域的重要现象。尽管有人为此欢呼,必须正视的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将导致留守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但问题在于:当留守农民觉得更多的投入“不划算”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较低水平的生产维持。

除非农业经济的收益变得高于城市经济,否则流失的农村劳动力将不会回到农村。

农业比较收益下降,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和老化;农村劳动力短缺和老化,则导致农业生产力和收益进一步下降。这个恶性循环,使得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本上成为不可能。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必也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因为政府干预将导致价格扭曲,使得完美的市场机制失去作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应该解决这一问题,但面对市场机制的庞大力量,他们也并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胜信心。

厉以宁党国英们以“制度经济学”信徒的姿态,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土地所有权。他们以为:通过解决土地所有权一类制度问题,即可无限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这不妨也是一个方案。但是,其实很容易看到:它的实质,正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当年被人引入歧途的“大跃进”,就是宣称良好的制度可以创造无穷的奇迹。因此,大胆地假设一次:凡是坚称“土地永包制能够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人士,如果年纪足够大(如厉以宁党国英),一般都有在“大跃进”中持狂热立场的历史记录——尽管他们现在对那场运动采取坚定的批判立场,俨然自己跟它毫无关系。

4递减律

边际收益递减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这一法则,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也就是说,边际产品将会减少。

生产所需的基本要素有四大类: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财货和企业家才能。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就的消耗一定的要素,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这个要素比例是确定的,即当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某个要素的投入量势必会影响产量。从开始投入这个要素,边际产量比较平稳(也有可能因为其他要素的非最佳贡献导致边际产量递增),因为其他要素过剩,能保证这个要素按最佳比例充分利用;达到确定的要素比例之后边际产量则会下降,因为这个要素过剩,没有按最佳比例充分利用,因而会使边际产量递减,最终在其他要素耗尽的之后继续投入该要素出现产量不增。

5递增规律

边际收益递增是指:在知识依赖型经济中,随着知识与技术要素投入的增加,产出越多,生产者的收益呈递增趋势明显.这一规律以知识经济为背景,在知识依赖型经济中生产要素简化成知识性投入和其它物质性投入。具体表述见下图:

 

 

 


底部媒体支持

友情链接: 国家认可认证机构查询 国家认可证书查询  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

© 2022 标普认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