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步入中老年,身体新陈代谢就会放缓而出现一些症状和疾病,但最大原因还在于个人的生活习惯。
1996年,日本厚生省将一向被认为是“成人病”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和癌症等改称为“生活习惯病”。他们认为,虽然人步入中老年,身体新陈代谢就会放缓而出现一些症状和疾病,但最大原因还在于个人的生活习惯。
有中医师认为,日本医学界的看法,与中医一向强调“治未病” 及“养生”的思想有共通之处。中医师解释,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最平常的东西,也是简单的生活习惯,能够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不是良药却胜似良药。
中医学专家为读者总结了以下10个生活中的好习惯:
◎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起身后排便、吃早餐
中医主张“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大自然的规律。12个时辰与人体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
“早晨5至7时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盛的时候,要养成早起排便的习惯。如果不能早起,大肠就无法很好地完成排浊功能,使毒素停留在体内而引发便秘、大肠癌、痤疮等疾病。
“上午7至9时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吃早餐也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最好摄入一天营养的30% 至50%。吃一顿优质的早餐可以让人在早晨思考敏锐,反应灵活,提高记忆力和工作效率,而且不容易发胖。
“晚上11时至凌晨1时是气血运行到胆,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的时候。人在这个时段前不入睡,胆汁无法正常新陈代谢,就会变浓而结晶,容易形成结石一类疾病。
◎饮食要清淡、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禁夜宵,多餐少量,不偏食,少食辛辣油炸食品
饮食要清淡,最好是取自食物的原汁原味,少用调味料,食物过辣、酸、咸、甜、苦都会伤害身体。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尤其是高血压、慢性肾炎患者更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取量。
最近有研究报告,85% 的国人因饮食不均衝而导致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高血脂症等。建议采用“健康饮食餐盘”,半盘是绿色蔬菜和水果,而糙米、全麦面包等主食占了四分之一盘,其余四分之一则是鱼、肉和豆腐等食物。以水替代含糖饮料和使用更加健康的食用油等。
《内经》早就指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 的膳食结构。谷类是滋养身体的主要食物,肉类是补益身体的食物,蔬菜是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水果是营养素补充的辅助食物;各类食物有各自的特点和营养作用。注意各类食物的相互配合,不能相互取代。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肉及谷类而以蔬果取代,或只吃肉而失去全面平衡的营养,因而损伤脾胃、肝和肾的功能。
◎适当的食疗(即药膳,食物加中药) 可帮助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南方气候炎热潮湿,一般健康国人,可适量饮用凉茶(如菊花茶、夏桑菊、薄荷、五花茶、洋参须、罗汉果等)来润肺消暑,以缓解发熱、喉咙痒、咳嗽等轻微症状。但是凉茶多属苦寒,苦寒伤阴伤脾,所以阴虚阳亢,脾胃虚弱,腹泻的病人就不适合饮用。这些人群可用藿香、佩兰等泡茶代饮;或用白扁豆、淮山、葛根、赤豆、绿豆、薏苡仁等煮粥代食,有清暑化湿、健脾开胃的作用。
不同的食疗适合不同的体质,不可滥补。如阴虚体质患者,就应用滋阴的食物(如海参、鸭肉、鲍鱼、西红柿、甘蔗、芹菜、梨、菠菜等)与中药(北沙参、玉竹、西洋参、麦冬、黄精、百合、玉竹、石斛、山药、地黄等)做为食疗,如用温热的食疗(如十全大补鸡汤),就会加重阴虚,反而降低免疫力而出现咽痛、口疮等。所以在选择食疗前,最好先向医师咨询。凡有外感伤风咳嗽,皮肤化脓也不可进补。
◎劳逸结合,每天晨运30分钟
中医认为身体需要劳逸结合,适当“劳形”是必要的,但必须是“小劳”,不可过度而伤身。《素问·宣明五气论》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运动最好的时间是早晨,可增长体内的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南方的气候炎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活动而引起中暑。运动要视个人的体质、年龄而定,不可过量;须循序渐进,避免强度太大。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预防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抑郁症等疾病。
◎戒烟酒
抽一根烟会产生超过4000种化学物质,其中四十几种会致癌。
吸烟容易引发肺癌、循环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牙周病等。戒除吸烟的习惯,不仅对自己健康有利,也是对家人爱的表现。过量饮酒,尤其是烈酒则容易引起酒精性肝病等。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服
南方天气炎热,多数交通工具和建筑物内都具有空调和风扇,室内与室外温差很大,进出地铁、汽车、巴士和建筑物,冷热交替,衣服最好选择宽松,易吸汗,要挡风又透气,而且要容易脱除,根据冷热灵活调节自己的穿衣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感觉到热或者已经出汗时,不能马上将衣服脱掉,先用毛巾把汗擦干,尽量让身体安静下来,才能脱衣服,防止感冒发生。
居住环境需要空气流通,使用空调时,将空调温度控制在24至28摄氏度即可,环保节能的同时,对身体机能的调节也有好处。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应保持通风;呆在空调房中,身体不要直接对着风口长时间吹,很容易让风寒邪气袭击颈肩部、膝盖及关节而出现颈椎病、肩周炎及关节炎等空调疾病。老年人和有关节疾病的人最好穿长裤,或者带上护膝。
◎避免精神刺激,培养宽阔胸怀
中医将保持心境平和的养生过程称作为“养性”,在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雅的情趣,注意控制不良或极端的情绪,保持平和豁达的心态。
长时期的压力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的状态,以致耗伤精气,损害心神,早衰多病。所以保持畅达乐观的心情,不要为琐事过分劳神,不要强求名利,争取时间宁心静坐,使大脑得以充分休息。当情绪不佳时,可对亲朋好友倾吐苦闷,或参加社区活动,使不良情绪释放,缓解心理压力。
◎培养生活爱好
在工作、学习之余,应积极培养一些爱好,如听音乐、浇花养鱼、作画习字等,以振奋精神,增添生活乐趣;把大自然带进屋,静听雨打落叶的声音,或望着鱼儿在水中悠游的模样,都能给人安详宁静的心境。多与大自然亲近,可减轻压力。
◎早晚勤梳头
中国历代养生家都把梳头护发健脑的养生方法,看作是健康长寿的重要措施之一。
勤梳头可疏通血脉,有助于脑部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协调功能,也有利于降低高血压、预防脱发、脑血管疾病如失智症、中风、帕金森症等。
同时,勤梳头也能散风、预防感冒,消除头痛;也有健脑提神、缓解精神紧张、促进睡眠和消除疲劳的作用。
◎睡前泡脚及按揉穴位
泡脚又称足浴,是将双脚在温热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的养生保健方法;可在水中加上一些药物(如姜汁、米酒、醋、艾叶等),能对一些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方式。
泡脚的容器、水量、水温、时间等都有要求。一般只用热水保健泡脚可选择电子足浴盆。如果用药物泡脚,则以木桶为佳。泡脚水量以过脚踝为宜;水温以稍高于体温即可,大约35至50摄氏度;时间通常为10至30分钟左右,以觉周身微热,后背感觉有点潮湿,或额头微微出汗效果最佳,如果大汗淋漓则容易造成头晕虚脱。
泡脚时可按揉足三里穴、脚心和脚趾,脚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晚上在得到热水的刺激后,能够补充肾气,消除一天的疲劳。
长期坚持合理泡脚能够起到增强代谢、补益正气、缓解疲劳、增进睡眠、润肠通便、预防感冒、美容瘦身等功效。但是,太飽或太饿时,或饭后半小时,或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糖尿病及经常头晕的患者,都不宜泡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