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Logo
客观、公正、独立、权威
顶部日期 
 
中心介绍
首页 > 新闻动态>>管理天地

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分享到:
更多
发布时间:2021-10-08 02-08

一、目标管理的哲学视角

  目标管理已经成为比较广泛、有效的管理手段,它有很多种定义。《中国企管理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的:“目标管理:让企业管理人员和工人亲自参加工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制度。”《最新企业管理大辞典》则是这样定义的:“目标管理系统乃是一种广泛被一般企业所爱用的一种管理程序。在此程序下,上司与下属将联合设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及确定每一个人对预期成果的责任范围。”但笔者认为,目标管理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首先应是一种管理哲学,它特别适用于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所以,它也是“管理中的管理”。目标管理的理论哲学精髓就是它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条理性。目标管理优点集中于“计划的有效工具”、“使组织明确”、“诱导工作执行”、“控制的最佳指南”、“使管理绩效的评价成为可能”、“个人承诺”、“展开有效的控制工作”等方面。

  二、目标管理理论发展过程

  目标管理理论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时期,是由众多的管理思想大师一起完成的。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学派、管理过程理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等对组织中的“目标”、“任务‘,和”计划’‘等内容进行的论述。而德鲁克在前人基础上实现了超越,形成“目标管理系统的理论体系,并于1954年在《管理实践》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目标管理”的概念。

      20090703828011246609681.jpg

  (一)从任务管理组织目标。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泰勒认为,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工作任务,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做什么;二是怎样去做;三是何时以及用多长时间去做。泰勒通过这种“任务管理”模式来规范并检验工作者的工作表现。同时,工人在规定时间内依照预先细化并被验证为可行的工作安排领取报酬。虽然泰勒所提到的任务与我们现在所谈的目标有所区别,但泰勒所说的任务实质上就是目标。可以说,早期泰勒的这种任务观念就是目标管理的前身。泰勒对目标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的思想。此外,泰勒提出的劳资双方密切合作的观点就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雏形。虽然这种观念在泰勒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很难实现,但他却揭示了目标管理中的一个基本道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能够给各方带来更大的利益。可见,泰勒对“任务”的重视和“计划不同于操作”的见解以及对“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的独特理解,对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从组织目标到组织职能管理过程学派侧重于对管理过程的研究,这一学派在科学管理理论重视任务的基础上,开始把计划作为管理的一种职能。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法约尔对“计划”的独创性管理思想和理性认识对德鲁克目标管理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过程学派基本都把“计划”作为管理的一个职能提出来,给予了“目标”和“计划”高度的重视。英国著名管理史学家、教育学家林德尔?厄威克在“法约尔工职能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综合,把组织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控制三项职能,并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其中第一项就是目标原则。他认为,所有的组织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为组织的目标既是组织存在的前提,也是组织活动的方向和标准。虽然德鲁克并不是把制定目标作为一种组织职能提出来,但他曾明确指出,管理最重要的任务就在于制定目标,这才是管理的核心。

  (三)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结合。人际关系学派把组织中的人作为“社会人”进行研究,这一学派有很多代表人物不仅非常重视“目标”在组织中的作用,而且对个人需要与组织目标实现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其中很多观点为德鲁克目标管理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被誉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的桥梁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玛丽?帕克福莱特非常强调协作原理。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的“X理论Y理论”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对目标管理思想的产生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与麦格雷戈的Y理论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注重发挥员工的才干和热情、重视人的行为、尊重人格,并且假设人是愿意工作和愿意取得成就的。人际关系学派的理论尽管关注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尤其是生产中的人际关系,但是福莱特的协作原理、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论”、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对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目标管理雏形。社会系统学派侧重从社会学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管理理论,把组织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其中,切斯特?巴纳德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很多关于“目标”的思想与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似乎如出一辙,所以可以把他的思想看成是德鲁克目标管理的一个雏形。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把正式组织的要求同个人的需要结合起来,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个重大突破。但是,这些思想都只反映了“目标”这一要素在组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没有把目标作为管理的一种需求进行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研究体系。莉莲?吉尔布雷思认为,“目标管理的综合过程的完善应归功于德鲁克,是德鲁克把所有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并将其融入到了目标管理的管理哲学之中。”

  (五)与前人不同的德鲁克目标管理

  1、德鲁克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

  德鲁克认为,“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管理目标,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因此,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基础或以目标为指导的一种管理体系。

  德鲁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目标管理模式的结构

  (1)全单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是吸收了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目标管理实施的全过程。

  (2)运用四大原则,在八大领域中确立目标。“确立目标”是目标管理中非常重要、而且不易解决的一个问题。德鲁克对此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即分别确定每个领域内要衡量的是什么以及衡量的标准。八个需要设定具体的目标领域是:市场营销创新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生产率、社会责任利润要求。德鲁克分析了制定目标时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一是制定目标要具体化;二是制定目标要具有超前性;三是制定目标要具有平衡性;四是制定目标还要注意目标之间的逻辑顺序。

  (3)目标管理注重整绩效自我控制。企业的运作要求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整个企业的目标为导向。于是,目标管理又叫成果管理,它不以行动表现为满足,而以实际成果为目的。同时,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使员工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他人支配的管理,激发人们发挥最大的能力把事情做好。

  2、德鲁克目标管理的独到之处。

  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与此前的管理学家所提出的“目标”是不同的,其独到之处表现在:

  (1)德鲁克并不只是简单地强调目标对于一个组织的重要意义,而是构建了以“目标”为中心的一种系统的管理体系,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2)此前管理学家的思想中把制定目标作为组织管理的一种职能提出来的,而德鲁克在目标管理体系中是把目标看成是一种协作手段。

  (3)此前的管理学家都认为目标是行动的一部分,与组织的计划是密不可分的,而德鲁克则认为,目标管理是应该先于计划的,只有在确立了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够做出各种计划。

  (4)此前的管理学家都认为公司企业的“目标”是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而德鲁克认为,制定“目标,,有相当的风险,对此他提出了制定目标时需要坚持的原则,从而来确保目标的建立。

  (5)此前的管理学家认为管理是对整个组织工作的计划、组织、整合和衡量,其中的整合是通过目标的设定而达到的组织中各因素相互协调的一种状态。而德鲁克认为,管理的真正含义就在于设定目标,以此来决定管理者做什么、应该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标准,即把目标作为管理的核心,把管理作为围绕目标决策的一种实践。

  三、浅析绩效管理

  (一)绩效管理的涵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绩效管理最新的定义是:组织为实现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或组织的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其职业生涯里发展至更高一级的潜力,进行有组织的、定期的并且是尽可能客观的评价

底部媒体支持

友情链接: 国家认可认证机构查询 国家认可证书查询  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

© 2022 标普认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