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Logo
客观、公正、独立、权威
顶部日期 
 
中心介绍
首页 > 新闻动态>>管理天地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
分享到:
更多
发布时间:2021-10-08 02-07

GB/T 15587-1995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能源管理。

引用标准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3484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GB 12723    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

能源管理系统

    为实施能源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能源管理系统,包括完善组织结构,落实管理职责,配备计量器具,制定和执行有关文件,开展各项管理活动。该系统应能保证安全稳定供应生产所需能源,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予以纠正,并不断挖掘节能潜力。

3.1  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

3.1.1  企业领导应根据本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确定能源管理方针。

3.1.2  应根据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制定能源管理目标。能源管理目标一般以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量确定,并可分别制定年度目标和长远目标。

3.1.3  企业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应以书面文件颁发,使企业所有有关人员明确,并贯彻执行。

3.2  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管理好以下环节:

a.  能源输入;

b.  能源转换;

c.  能源分配和传输;

d.  能源使用(消耗);

e.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

f. 节能技术进步。

3.3  能源管理职责和权限

3.3.1  为实现能源管理目标,企业领导应负责建立、保持和完善能源管理系统,确定能源主管部门,配备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

3.3.2  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

3.3.3  企业各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能源主管部门的协调安排,完成各项具体能源管理工作。

3.3.4  在分配落实能源管理职责的同时,要授予履行该职责所必要的权限。

3.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

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满足管理需要的能源计量器具,制定和实施有关文件,对计量器具的购置、安装、维护和定期检定实行管理,保证其准确可靠。

3.5  文件

3.5.1  为了规范和协调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应有系统地制定各种文件,严格贯彻执行。能源管理所需文件包括:管理文件、技术文件和记录。

3.5.2管理文件

3.5.2.1  管理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的原则、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协调联系方法、原始记录要求等所作的规定。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及各种规定等。

3.5.2.2  制定管理文件应做到程序明确,相互协调,简明易懂,便于执行。

3.5.3  技术文件

3.5.3.1  技术文件是对能源管理活动中有关技术方面的规定,包括:技术要求、操作规程、测试方法等。

3.5.3.2  制定能源技术文件,应参照国家、行业和地方能源标准,规定的内容应准确、先进、合理。

3.5.4  记录

    对能源管理中的计量数据、检测结果、分析报告等记录,应按规定保存,作为分析、检查和评价的依据。

3.5.5  应对所有文件的制定、批准、发放、修定,以及废止文件的回收作出明确规定,确保文件准确有效。

3.6  企业领导应定期组织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价,促使其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见第10章)。

能源输入管理

企业应对能源输入进行严格管理,保证输入能源满足生产需要,准确掌握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合理使用能源和核算总的消耗量提供依据。应制定和实施文件并开展以下活动:

a.  选择能源供方;

b.  签订采购合同;

c.  输入能源计量;

d.  输入能源质量检测;

e.  贮存。

4.1  选择能源供方除考虑价格、运输等因素外,还要对所供能源的质量进行评价,确认供方的供应能力,选定符合要求和稳定的能源供方。

4.2  与能源供方签订的采购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以下内容:

a.  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计量方法;

b.  输入能源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

c.  对数量和质量发生异议时的处理规则。

4.3  应按合同规定的方法对输入能源进行计量。明确规定相应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计量和计算方法、记录,以及发现问题时报告、裁定的程序。

4.4  可根据使用要求和费用,合理确定输入能源质量检测的项目和频次,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通用方法检验输入能源的质量。同时,明确规定有关人员的职责、抽样规则、判定基准、记录,以及发现不合格时报告、裁定的程序。

4.5  应制定和执行能源贮存管理文件,规定贮存损耗限额,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减少贮存损耗。

能源转换管理

企业所用能源需经转换时,应重点对转换设备的运行调度、维护监测、定期检修实施管理,以提高转换效率。

5.1  应制定转换设备调度规程,根据生产要求、设备状况和运行状况,确定最佳运行方案,各方面相互配合,使转换设备接近和保持最佳工况。

5.2  为使转换设备安全经济运行,运行操作人员要经培训后执证上岗。制定运行操作规程,对转换设备的操作方法、事故处理、日常维护、原始记录等作出明确规定,严格执行。

5.3  应定期测定转换设备的效率,确定其转换效率允许最低基限,作为安排检修的依据。为保证检修质量,掌握设备状况,应制定并执行检修规程和检修验收技术条件。

6、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

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的目的是保障安全连续供给,降低损耗。企业应制定和执行文件,对内部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热、供油管道实施管理。

6.1  应明确界定内部能源分配传输系统的范围,规定有关单位和人员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以及有关管理工作原则和方法。

6.2  要合理布局设置内部能源分配传输系统,合理调度,优化分配,适时调整,减少传输损耗。

6.3  对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油、供热管道,要定期巡查,测定其损耗,根据运行状况,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检修。

6.4  要建立能源领用制度,制定用能计划。对各单位用能准确计量,建立台帐,定期统计。

能源使用管理

能源使用管理是企业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要通过优化工艺、耗能设备经济运行和实施定额管理,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7.1  优化工艺

7.1.1  产品生产工艺的设计和调整,应把能源消耗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合理安排工艺过程,充分利用余热、余压、回收放散可燃气体,使整个加工过程耗能量最小。

7.1.2  对各工序,特别是主要耗能工序,要优选工艺参数,加强监测调控,改进产品加工方法,降低能源消耗。

7.2  耗能设备经济运行

7.2.1  选择生产设备,应以有利环保、节能和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原则,选用节能型设备,淘汰高耗能设备。

底部媒体支持

友情链接: 国家认可认证机构查询 国家认可证书查询  国家注册审核员考试

© 2022 标普认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