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五大要素:适应流程的灵活性、流程可追溯性、基于风险的思维、整合能力、强大的报告工具,他们可以增强将质量延伸到组织其他部门的能力。
对于质量管理系统而言,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该系统适应企业现有业务流程的能力,并且它能随着流程的改进而灵活地改变。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会自适应你的业务流程,而不是相反。你不应该花时间让流程对技术进行妥协。
质量管理系统应该由最终用户对以下条目进行配置:
这种真正的灵活性将为你的投资带来最大的价值,因为它可以随着企业的业务发展而进行调整。
尽管让员工参与质量流程非常重要,旦流程本身也需要相互关联。流程相互“关联”的含义是:当我们建立流程时,需要确保它们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我们要确保一个流程的相关信息能够完整地进入下一个流程,避免信息丢失。客户投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对投诉进行评估,在进行后续调查。在连接的流程中,信息可以从投诉自动地传递到调查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不需要手动重新输入信息。那么这些信息是否会自动转入纠正措施流程?信息是否能够被传递?这是从事件检测到事件纠正过程中信息的无缝移动问题。一旦我们采取了纠正措施,我们又如何获取和报告这些信息并推动组织变革?这些流程涉及业务的不同部分,但是在一个高效运营的组织中,这些流程都与“质量故事”相关。
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你希望流程能够保持一致、协调和标准化,以便将所有环节从头到尾连接起来,没有数据或信息丢失,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对于正在审视这个“故事”的人(如审核员和检查员)来说,这个“故事”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什么?
拥有一套相互关联的流程会改变游戏规则。在理想状态下,你需要一个能够随时进行检查的方法。这样,当审核员提出问题时,你只需提取一份显示整个“故事”的报告投诉是如何进来的,你如何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及由此带来的行动或变化等。这就是优秀的组织所做的事情,而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这是关于整个质量生命周期中的可见性和控制问题。换句话说,从我们检测到事件(无论是与客户相关、产品相关还是与流程相关),到调查并纠正该事件,再到外部力量(如供应商)的参与,乃至对该产品或流程进行报告和改进,必须有一个系统对所有环节进行追踪,并将其全部集中到一个地方。简单和孤立的信息无法做到这一点,这是ISO标准中动态的一部分。
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是:“应该如何开始识别我的风险?”首先,你需要检查你所在组织的运营状况,在这些运营中寻找潜在的危害,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你可以像平常一样调查和审核你的运营情况,但一定要从所有业务领域中找出潜在的危害,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发生的概率。你可能会遇到很多种可能存在的危害,关键是收集和分析这些危害,然后对它们进行分类,这被称为风险分类法。通过分类,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危害。然后,你可以创建危害严重程度和危害发生频率(即发生危害的可能性)的基础量表。你可以纳入更多的可变性,而它是识别组织总体风险水平最简单和最合乎逻辑的方式。
下一步是计算你的风险。评估风险有多种方法,但本质上是对组成部分进行计算,以量化风险。在这样做时,请记住,风险评估不是自动实现的。数学难以捉摸,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运营问题。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利用风险评估工具来计算风险,让工具来确定风险。事实上,风险评估工具可以指导你的决策和风险计算,但是如何处理风险的最终决定还是应该由人来做出,该工具仅供参考。大多数人会使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测试他们的风险工具,以确认计算是否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世界。虽然可能有必要对数学公式进行一些调整,但风险的处理应该被理解为人员、流程和工具的组合。
下一步是如果存在需要减轻的风险时,你需要做些什么。这是跨职能团队大展身手的时候,他们通过审查不同的风险结果,确定你将如何处理不同水平的风险。
风险处理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
接受:如果值得冒险,那么就直面它。
-
降低:采取措施减轻风险。
-
转移:将风险转嫁给合作伙伴或供应商。
-
避免:完全停止这个流程。
每家企业都有处理风险的不同方法,如何正确解释风险水平是由你的团队决定的。一旦确定之后,就要采取行动,这是你的质量管理流程体现动态化的地方。你可以根据风险等级或风险处理方案来启动纠正或预防措施。你还可以展开相应风险级别的行动,采取特定的变革管理,或采取行动计划来解决问题。最后,你希望有适当的报告能随时对风险进行分析,以便了解主要风险在哪里,以及组织在降低风险方面的整体表现等。
当谈到业务系统时,运营领域不再是孤立的一部分。无论是生产系统、财务系统还是质量系统,在整个业务中进行交互、协作和协调的能力,是发现流程中所有缝隙的关键。这也创造了从一个作业区到下一个作业区的可见性。整合你的系统非常重要。在选择系统时,请记住解决方案中提供的整合选项。要避免那些声称是整合的,但只会进行基本“查找”的方案。尽管这些系统也很强大,且消除了某种程度的数据重复输入,但真正的整合不仅是从生产系统中提取数据,还会将数据反馈到这些系统,如不合格品问题、质量活动的总体成本等。
真正的整合可以为你提供企业内部其他系统的可见性,从而更快地解决质量相关问题,不会造成生产损失,并在运营区域之间实现更好的协作。
|